Close
Ir à UPM

2016/2017

16世紀俄羅斯多聲部儀式音樂:聲部形態與和聲方式

《音樂藝術》, 2016(4),91-102

Author(s)戴定澄
Summary

16世紀俄羅斯多聲部儀式(合唱)音樂中反映出的有關起源、背景等情況,以及作品在聲部組合形態上的三種表現(可概括為支聲式、依附式和對比式三類),是為世界範圍內早期多聲音樂中保存較為完整,發展線索較為清晰並具有特色的資料。三類形態在體現各自不同特徵的同時,又有著一脈相承的聯繫。此外,作品的和聲方式,包括了調式背景、不協和音狀態、聲部進行與低音形態、終止式等幾方面,亦形成獨具一格、豐富多彩的表現手法,尤其是不協和音的手法與作用,有著令人深思的特色。俄羅斯在這時期的儀式音樂,不僅反映了俄羅斯早期多聲音樂的成果,亦在一定程度上披露、顯示了早期單聲部音樂往多聲部音樂遷移、變化過程中聲部形態與和聲方式的演變規律。作為早期多聲音樂的一個重要分支,作為單聲音樂向多聲音樂演化過程中保留較為完整、最初線索比較清晰的歷史數據,雖然這些作品在產生時期上要大大晚於西歐同類作品,卻由於其作品的實證價值(西歐最初的多聲樂譜,實質為理論範例,很可能存在了更早的實例卻未能得知)而引人注目,具有彌足珍貴的價值。


Top Top